5个玩法超前10年的游戏,你看不懂它,却被大家称为神作!



《黑与白》

上线时间:2001年
关键词:扮演上帝、道德选择、高智商AI

《黑与白》是彼得·莫利纽克斯(Peter Molyneux)这个“点子狂魔”的又一力作。在游戏里,你扮演一个真正的“神”,管理一个村庄。玩法就很自由:你可以当一个慈爱的神,用善意引导信徒;也可以当一个恶神,恐吓村民用信仰值供奉你。

游戏的理念在当时也非常新颖,你的选择会影响到“神兽”的成长,比如它是个大熊猫,是会变成善良的“功夫熊猫”还是邪恶的“杀戮机器”,完全看你教它干了啥。

《黑与白》的AI系统超越了时代,“神兽”的行为会学习你的决策,村民的信仰值也会动态变化。而且,游戏里的道德选择机制,比后来一堆RPG都细腻。要知道,这可是2001年啊,游戏行业连“沙盒”这个词都还没流行呢!


《猎户座之战2》

上线时间:1996年
关键词:太空策略、深度玩法、微管理

这款4X(探索、扩张、开发、消灭)游戏老玩家可能都听过。简单来说,你的目标是统治整个银河系:建立星际帝国,发展科技,管理资源,打造舰队,然后——干翻所有竞争者!


它的深度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。科技树多到劝退正常玩家,舰船设计自由度高,如果你想的话,你能在游戏里造出超光速的“核弹飞船”。而且,本作对外交和经济系统的细致程度,吊打一大票“星际”题材的后继者。

对于习惯快餐游戏的玩家来说,这种极度烧脑的硬核策略太小众了。但20多年后,它依然是太空策略玩家的白月光。


《暗黑血统2》

上线时间:2012年
关键词:半开放世界、动作冒险、解谜元素

《暗黑血统2》是一个既有炫酷战斗,又有RPG元素,还夹杂了解谜关卡的“混搭游戏”。你扮演的天启四骑士之一的死亡骑士,主角形象特别帅,放到现在的审美来看,还是特别耐看。

这款游戏的规模和内容深度放在2012年绝对是顶级的。半开放世界的探索+地牢解谜+刷装备+技能点培养,这种“万金油”玩法在当时并不多见。而现在看,多少有点像是现代“魂系”和开放世界结合的初级版本(出个重制版多好啊)。

不过在游戏刚发售的前几年,这游戏还是被许多玩家诟病的,觉得它解谜不如《塞尔达》,打斗不如《鬼泣》,开放世界又没《上古卷轴》好玩。不过咱必须承认,《暗黑血统2》这种“全能型”设计为未来游戏提供了灵感。


《死亡搁浅》

上线时间:2019年
关键词:送快递、孤独感、社交连接

小岛秀夫这个人吧,总是喜欢搞点“不正经”的东西。《死亡搁浅》表面看起来就是个快递模拟器,节奏很慢,一点点的铺垫和展开,但是如果你能坚持玩过前两章,那感受又会不一样,你会发现,这游戏是在和我们探讨“孤独”与“连接”这个哲学命题。

游戏里的设计都非常超前,特别是“社交系统”,虽然玩家不能直接互动,但可以看到其他玩家修的桥、放的梯子,并用它们完成任务。这种“间接合作”的设计,打破了传统联机模式的局限。

疫情之后,大家突然醒悟,小岛的“孤独与连接”的主题简直是神预言啊!更别提那些被遗忘在旷野中的桥和路,在危机时刻成了最大的暖心瞬间。


《异域镇魂曲》

上线时间:1999年
关键词:剧情深度、道德选择、角色塑造

提起经典RPG,大多数人会想到《博德之门》系列和《上古卷轴》系列,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,《异域镇魂曲》才是其中最“文艺”的一款。它的核心玩法很简单:探索、对话、战斗。但对话的文本量,连博德之门3和极乐迪斯科这种神作也要低头。

它的文本量和深度完全超过了传统RPG。游戏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复杂的背景和哲学命题,比如“你是否能改变命运?”、“死亡的意义是什么?”它是一个关于自我探索和道德选择的艺术品。

很多玩家抱怨这游戏几乎是个“文字游戏”。但今天,注重剧情深度的RPG游戏越来越多,也才让人重新审视《异域镇魂曲》的伟大。